【摘要】目的:探讨后肾腺瘤(MA)的超声造影表现、影像学鉴别难点及临床病理特征在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价值,以优化临床决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1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1例M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超声造影、增强CT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系 统性综述近10年国内外文献,重点解析MA的影像学特征及鉴别和病理分子学特征。结果:患者因体检发现右肾肿块就诊,常规超声显 示右肾大小约22 mm mm×15 ×15 mm的弱回声团块,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团块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超声造影:皮质期呈渐进式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肾皮质,髓质期呈低增强,延迟期呈更低增强,团块内部强化较均匀,提示右肾乏血 供肿瘤可能,不除外肾癌。增强CT:右肾后下部见大小约23 :右肾后下部见大小约23 mm×18 ×18 mm稍高密度结节,增强扫描皮质期和髓质期可见轻度强化,肿瘤 性病变待排。病理与分子学特征:肿瘤,以上皮样腺样结构为主。病理鉴别诊断包括MA、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免疫 组化PAX-8(+)、WT-1(部分+),BRAF V600E突变阳性,符合MA诊断标准。结论:MA的影像学表现为乏血供肿瘤特征,与乳头 状肾细胞癌(PRCC)等乏血供肾癌互相重叠,误诊率高,其诊断需整合影像学、病理及分子学特征综合判断。肾部分切除术为首选治疗, 尽管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仍需长期随访以明确潜在恶性风险。
【关键词】后肾腺瘤;超声造影;影像学鉴别;临床病理特征;乳头状肾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