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射野角度对动态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5 月—2023 年 5 月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中下段食管癌患者 25 例,在增强定位 CT 图像上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在 Eclipse 10.0 计划系统中基于同一套 CT 图像设计 4 组动态调强计划(G1 组射野角度分别为 0°、30°、160°、200°和 330°;G2 组 0°、60°、160°、200°和 300°;G3 组0°、30°、135°、160°、200°、225°和 330°;G4 组 0°、120°、140°、165°和 195°)。比较 4 组计划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心脏、肺和脊髓)剂量分布和机器参数的差异。结果:4 组计划靶区 D98%、D50%、D5%、D2%、HI 和 CI 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双肺 V5、V10、V20 和 Dmean,正常组织 V5、V10 和 V30,心脏 V30、V40 和 Dmean,脊髓 Dmax 和 Dmea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G1 组双肺 V5、V10、V20 和 Dmean、正常组织 V5 和 V10 最低,G2 组最高。G1 组心脏 V30、V40 和 Dmean、脊髓 Dmax 和 Dmean 最高,G4 组心脏 V30、V40 和 Dmean 最低,G2 组脊髓 Dmax 和 Dmean 最低。4 组投照时间与机器跳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胸中下段食管癌,适当增大患者前面射野角度与 0°的夹角或者增加后面射野可以改善靶区剂量分布,降低正常组织和危及器官受量。偏向左后侧的射野角度会让计划剂量分布较好,心肺保护较好,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情况选取。
【关键词】食管癌;中下段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射野角度;剂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