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双源 CT 双能量技术在肺部良恶性病变鉴别中的碘增加值(Overlay)、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s,NIC)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扬州友好医院胸外科 2020 年 2 月—2023 年 2 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 72 例肺部病变患者。 按照病变类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36 例)以及观察组(肺癌疾病患者,36 例)。对两组患者均实行双源 CT 双能量 技术诊断。比较两组患者动脉期与静脉期碘增加值、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NIC、肿块体积、容积平均 CT 值、容积 CT 剂量指 数值、平均容积 CT 增强值、容积 CT 净增值差异。结果:观察组静脉期 NIC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两组患者静脉期碘增加值、 碘浓度、动脉期碘增加值、碘浓度、NI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患者动脉期与静脉期碘增加值、碘浓度、NIC 比较, 无显著差异(P > 0.05);观察组患者静脉期碘增加值高于动脉期,NIC 高于动脉期,差异显著(P < 0.01);碘浓度静脉期与动脉期无 显著差异(P > 0.05);观察组患者肿块体积、容积平均 CT 值、容积 CT 剂量指数值、平均容积 CT 增强值、容积 CT 净增值均显著高 于对照组(P < 0.01)。结论:对肺部良恶性病变患者实行双源 CT 双能量技术,能判断患者肿瘤良恶性病变情况,可辅助医师尽快判断 患者临床病症发生情况,并实行针对性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双源 CT 双能量技术;肺部病变;良恶性病变